首页

夫妻主视频在线

时间:2025-05-26 09:50:48 作者: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!“防晒霜”你用对了吗? 浏览量:55560

  炎炎夏日来临,防晒化妆品迎来销售高峰。不少商家打出“防护+修复”的宣传口号,声称产品既能防晒,又能美白修复。然而,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却发现,这些所谓“多效合一”的产品,其实很多只是普通的化妆品。

  在北京市多家日化用品销售店,记者看到防晒霜、防晒喷雾等产品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在商家推荐的几款防晒产品包装上,出现了“35”“50”等类似数字。销售人员称这些是防晒指数(SPF)的标识。

  但一些销售人员推荐的防晒产品,名称多为“隔离防护乳”“防护喷雾”等,并未明确标注“防晒”字样。对此,销售人员解释称“防护”等同于“防晒”,还能修复晒后损伤。

  这些所谓的“隔离防护”产品,真的具有防晒功效吗?

  正规防晒化妆品必须标注“国妆特字”批准文号,还要标注代表防晒指数的“SPF”值和“PA”值,帮助消费者判断对紫外线中波(UVB)与长波(UVA)的防护强度。

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闫言:SPF值,是防中波紫外线的,中波紫外线主要是引起晒伤、晒红;PA+主要是防UVA,就是长波紫外线。长波紫外线主要是引起光老化和晒黑。

  记者走访多家化妆品销售店发现,货架上宣称具有防晒功能的产品中,超过三分之一并非真正的防晒化妆品。

  “防护”和“防晒”只差一字,功效却天差地别。即使产品明确标注为“防晒化妆品”,就一定可靠吗?实际成分和效果究竟如何?

  记者梳理发现,国家药监局2024年共发布19次化妆品抽检通告,有535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或不符合规定要求,其中防晒霜、防晒喷雾有120批次,占比超过22%,位列所有化妆品品类之首。

  抽查发现问题的120批次防晒霜、防晒喷雾,问题主要集中在:

  标示添加的防晒剂成分,检测发现未检出,存在虚标防晒剂或“偷梁换柱”的现象;

  防晒剂含量明显不足,存在“偷工减料”问题,实际防晒效果与标称的严重不符。

 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 田燕:例如它在产品标签上标有6种防晒剂,而检测的时候可能只检到了2种,或者甚至都没有检测到防晒剂。这种产品反倒会造成皮肤损伤。最常见的就是急性皮肤损伤,可能引起皮肤晒红,甚至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,同时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。这种急性的日晒伤,久了以后,慢慢造成皮肤的光老化。另外长期的紫外线损伤和皮肤肿瘤的发生也密切相关。

  专家介绍,防晒化妆品除了存在虚标防晒剂成分的问题,还存在部分产品违规添加禁用的防腐剂和香料。

  当前,防晒化妆品市场日益火热,但不少消费者仍存在认知误区。比如,不少消费者误以为防晒指数越高越好,专家提醒消费者,SPF值越高越厚重,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期使用,可能因清除不干净,导致皮肤出现皮疹等问题。

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闫言:其实SPF50和SPF30比虽然高了20,但是它的防紫外线的能力只高1%,所以SPF越高,大家可能觉得防晒能力越强,但是它可能给我们皮肤带来更多的负担,所以不是盲目地追求数值高就好。

 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,保护健康也关乎美丽。防晒产品并非“越贵越好”,也不是“越高倍越有效”。识别正规“国妆特字”防晒产品,拒绝夸大宣传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

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涛 东部省份某城投公司的一位负责人,最近正忙着筹备成立市里第一家数据资产管理公司。他告诉记者,要成立这样的公司,须登记包括国企经营数据、公共服务数据在内的数据资产。

拓展重大活动保障数字化应用场景 第七届进博会市场监管服务保障再升级

对于去直播间“卖书”,朱德庸起初很抗拒,在他看来,书籍并不是“商品”。但是他选择在直播间告诉读者自己最真实的想法:“大家不要冲动购买,当你觉得对这本书有共鸣时再下单。”

民俗活动热潮带火“指尖技艺”从业者

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资本市场部主任毛伟律师9月28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:“如果是在租期内且合同里也没约定特殊的解除条款,正常这样肯定是违约了。违约金得合同里有约定才能主张。按照民法典的规定,如果违约造成商户损失的,要赔偿。”

国际人物:85后政治新人,将成为泰国第二位女总理

针对西成高铁客流较大的实际,今日西安铁路局对西成高铁19列动车组列车实施重联运行,增加运力11419个,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。为方便去华山登山的旅客,今日开行西安与华山间往返的动车组列车123趟,平均6分钟一趟,满足了旅客即来即走的出行需求。

角逐北约秘书长,约翰尼斯胜算几何?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